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:::

aplus-age - Event Idea | 2015-07-31 | 人氣:2928

決定「什麼不做」確實比「要做什麼」更讓人掙扎。不過,只要初衷始終明確,在機會之前冷靜面對,充分評估「資源充足度」與有形、無形的「機會成本」,這條線也不是太難畫。

 

 

為了追求事業成長,每個創業家腦袋裡,大概24小時都在想這個問題:還能多做什麼?還能抓住什麼機會?在衝刺的過程中,拼命用「加法」並不奇怪,但在我的經驗裡,懂得適時運用「減法」,往往對團隊的長遠發展和永續經營更重要。

 

其實,即使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地方也都需要減法思考。比如好的設計一定需要留白,好的空間配置一定不能過於擁擠。而放在創業這個面向上,當組織逐漸 有了一定規模和知名度,創業家很容易發現新機會、新人脈、新資訊進來的頻率變高了,不像最初那麼稀有和困難了,但這時也就是考驗的開始:什麼要取?什麼要 捨?還是來者不拒,統統都要做?

 

我觀察,通常創業家碰到的最大困惑,是他們不知道該怎麼「減」,而背後理由來自不清楚自我的核心定位,於是下意識先抓住所有可能性再說,覺得這樣就等於保證未來的成功和成長。

 

但是不管個人或團隊,時間與精力都有限,因此不能只看到機會,也要看到必須付出的機會成本,這包括實質付出有形的部份,也包括排擠了其他專案無形的 部份。如果創業家只顧著帶頭衝,卻缺乏完整思考,衝的意義和方向不明,只會削弱能量,甚至破壞團隊的共識。偏偏在目前社會急功近利的步調下,很多創業家都 不自覺被推得很焦躁,不但捨棄原先的節奏,連準備跟研究都不想做,決策只講速度、憑感覺,這就更加危險。

 

事實上,決定「什麼不做」,確實比「要做什麼」更讓人掙扎。不過,只要初衷始終明確,這條線倒也不是太難畫。就像我在創立夢田文創之初,一樣走過這樣的歷程。

 

有些機會即使錯過,也不必遺憾

創辦夢田文創的目的,是為了找出屬於台灣的文化樣貌,並傳遞更多的好故事。同時,把好故事從純粹抽象的概念,變成可管理的IP(智慧財產),衍伸出 多元媒材創作。我想說的好故事,當然要與台灣的土地、人情有關,能凸顯我們的文化特色。所以儘管當時有不少來自對岸的電影合拍邀約,即便獲利和市場可能相 形較大,我都還是婉拒了。

 

我的考量是,既然我的優先順序是先說好自己土地的故事,當合作對象可能影響題材選擇時,我就必須審慎評估。釐清這一點之後,該不該做的答案自然呼之欲出,也就沒有什麼可惜的問題。就算現在回頭去看,我也仍然覺得那時候的決定是正確的。

 

另一次運用減法思考,則發生在最近。當我試著由台灣文化符號取材、創作故事時,陷入相當混亂的創作困境。原因是我擁有豐富的經驗,熟悉觀者喜好,對 迎合市場 瞭若指掌,所以反倒無法判斷什麼是最原始、最單純的方式,可拿來和受眾溝通、和社會對話?看起來,什麼類型我都可以做。

Cheers雜誌 2015.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