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:::

3-1 獎勵給太少不如別給!一段海濱老人與小孩的故事

海邊的一個小鎮,有個老人獨居在偏僻的小屋內,那裡非常清淨悠閒。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,有群小孩經常大老遠跑到海邊玩耍,調皮的拿小石頭砸老人的木屋,搗蛋一番。

困擾的老人知道,愈是大聲地趕這種頑皮小孩走,他們愈會跟你作對,老人腦袋一轉,想出了方法。

這天,小孩們又到老人家門口吵鬧時,老人走出門,和藹的把他們叫到身邊:「我一個人住這邊有點寂寞,幸好有你們來跟我作伴。這樣吧,以後你們每天都來吧,每次來,我就給你們10塊錢,好不好呀?」

「好~!」孩子們心想有拿又有玩,何樂而不為?便天天跑到海邊丟石頭,再向老人換取10塊錢。

一個星期後,老人把小孩召集起來說:「我最近手頭有點緊緊的,下次來只能給你們每個人5塊錢了。」

孩子們一聽有點悶悶不樂,攔腰砍半的獎賞讓去海邊的小孩減少了。

又過了一個星期,老人告訴剩下的小孩:「不好意思,我現在自己生活也有困難,下次我只能給你們每人1塊錢了。」

「嗄!才給1塊還要我們跑這麼遠來,我們才不要!」憤恨不平的孩子們氣嘟嘟的跑走,再也不到海邊丟石頭了。此後,老人繼續享受著他從前清淨的生活。

【Thinking】

從這個故事中,我們可以看到小孩獲得獎勵的過程:

1.沒有任何獎勵;
2.獎勵10塊;
3.獎勵5塊;
4.獎勵1塊。

一開始,小孩丟石頭是為了好玩,後來則是為了報酬,忘了這件事情原本是為了自己高興而做的。一件事一旦摻雜經濟利益,就不容易回到初衷。於是,到最後小孩覺得為了1塊錢還要跑這麼遠,實在不划算。

我們從中能看到,要激勵他人做事,除非給予和這件事情相匹配的外在激勵,否則小的激勵反倒會抹煞內在動力。

這個道理應用在激勵員工上,如果員工出於內在動力很積極的投入工作,最好不要採用外在激勵的手段去鼓勵他們。

因為一旦有外在激勵加入,內在動力就很容易被扼殺,讓人感覺做這件事情只是一個經濟行為;尤其是獎勵比較小的時候,人們會覺得不值得為這點小錢去做事,於是連本來不拿錢自己也願意做的事,都會做得有些意興闌珊了。

(文:《別當正常的傻瓜》商周出版)